[有故事的NPC]无状态基础设施——去中心化计算在哪里?

是的,是的,你听过我对严格的全球共识以及它是区块链唯一独特的属性的咆哮和赞不绝口。但我并没有过多地谈论替代方案,因为我有意识地避免谈论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痴迷并消耗了加密空间,以至于其他一切都被忽视了。然而,我突然想到这只是区块链基础设施,没有人真正谈论无状态的基础设施——因为没有无状态的基础设施包可以掩护。所以,谈论无状态的基础设施,我不会感到那么内疚。什么是无状态基础设施?首先,什么是“无状态基础设施”。有人会说UTXO或DAG或其他链是无状态的。其他人会说具有无状态客户端的链是无状态的。甚至一些我称之为无状态的解决方案也有状态——尽管与区块链的形式不同。所以也许我们需要一个更好的术语来形容这种基础设施,欢迎建议,在Farcaster上@polynya。但现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坚持使用区块链=任何实现实时严格全球共识的链(包括rollup);无状态基础设施=不是链,没有共识(或松散共识),而是与上述区块链交互的去中心化补充。当我们进入一个大胆的混合应用程序新世界时,区块链仅用于严格的全球共识-主要用于金融和身份-我们将看到几乎所有的计算,数据等都发生在非区块链基础设施上。但首先,在讨论无状态基础设施时,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视角。在区块链世界中,我们已经适应了诚实多数的假设,因此运行尽可能多的节点是很重要的。然而,在区块链之外,大多数事情都是基于一个诚实的少数派假设——只要有一个诚实的一方,一切都很好。我认为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分为三类:1)服务器——这是一个显而易见且众所周知的数量。2)冗余服务器——增加冗余和任何人启动服务器的能力,你得到一些去中心化,但也保留了传统服务器的最大效率。3)无状态基础设施——这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类别。这些是最大程度的去中心化结构,点对点运行,但没有共识(或松散的共识)。因此,你运行一个诚实的少数派假设,甚至一个有10-100个节点的网络是完全去中心化的。但也可能存在某些类型的无状态基础设施,其中只有一个节点,但由于有效性证明,它们不需要更多节点。(这些被称为ZK协处理器)无状态基础设施可以实现许多错误地归因于区块链的功能——去中心化、隐私性、可审计性、持久性——但没有共识的负担。通过将其称为“无状态”,我们可以感觉到它们与区块链有关,但它们没有状态[PS:它们可以有状态,但不是实时严格的共识状态,并且与我们与区块链相关的严格状态转换],因此不会达成共识。再说一次,这是一个非常广泛的类别,我相信我们会看到许多不同的解决方案。IPFS、BitTorrent、Farcaster hub、ZK协处理器——所有这些都可以被认为是无状态基础设施的形式。为什么我们需要无状态的基础设施?今天,区块链的效率非常低,对于相同的计算,需要在服务器上花费数万倍的开销。有了有效性证明和数据可用性采样等新技术,我们的效率可以提高数千倍,但即使是使用 DAS 的终局 ZK rollup 结算,总体开销也可能是 100 倍。今天,“web2”在一亿多台服务器上运行。我们对去中心化计算的乐观程度取决于你问谁。单链maxis是最看空的,认为1条链可以处理大部分。更乐观的人会告诉你1%的计算将迁移到去中心化计算,而最乐观的人会说10%。但让我们以0.01%为例——不像单一的maxis那样悲观,但仍然相当悲观。这将需要相当于10,000台服务器。加上所有链带来的低效率,你可能会看到一百万条链条。使用ZK技术,实际上可以扩展到一百万个具有通用同步可组合性和共享安全性的链——这实际上是单片链的一百万倍改进。但这还不够。让我们以像 Palworld 这样的多人游戏为例。据开发者称,他们每月的服务器成本为50万美元。让它全部运行在终局ZK Rollup上——这是区块链最有效的前沿——将花费数百万美元,这在经济上是不可行的。(如上所述,如果不使用ZK技术,这样的用例是完全不可能的)相反,我们必须采取混合方法,同时保留去中心化。多人游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点对点运行,游戏客户端在每个人的电脑或主机上运行,有效地运行了一个巨大的去中心化网络。有些东西需要在服务器上进行协调——这些东西可以移动到点对点无状态的基础设施上。需要可验证但不需要共识的东西可以在ZK协处理器上运行。最后,需要严格的全球共识的东西可以在ZK rollup / validum上运行。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在无状态基础设施中,跨多个核心和多个机器的并行处理要容易得多,这可以导致指数级的更高规模。它的成本仍然会远远超过50万美元,但通过为每个任务使用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保留去中心化,我们可以实现今天根本不可行的新用例,而仅仅使用区块链,即使是最先进的ZK形式,也不会在未来可行。这一切都是为了启用新的应用程序今天,我们处于一个非常有限的范式中。无论是L1还是L2都无关紧要——硬件限制在一条链上——实际上是一个服务器——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已经看到, L1 之后的 L1 和 L2 之后的 L2 达到极限并很快变得拥挤,即使是最快的链也最多只能容纳每秒几千笔交易。使用有效性证明等新技术,我们可以开始使用多个链,同时保持安全性和可组合性,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无限的改进。使用无状态基础设施,我们可以更进一步。通过结合所有这些,我们可以开始实现没有这些就不可能实现的应用程序。但是去中心化呢?无状态基础设施实际上可以比区块链更去中心化。达成严格的全球共识是一个极其困难的过程,需要一个昂贵的女巫抵抗机制和诚实的多数假设。区块生产机制充其量是一种富豪统治(权益证明),最坏的情况是一种公司统治(工作量证明)。这些区块链通过节点运行来缓解这一问题,但它们仍然以诚实多数的假设运行,你需要数千个节点来实现共识形成过程的任何程度的弹性。虽然无状态基础设施将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出现,但它们中的大多数都可以满足诚实的少数假设——所以只要有一个节点,一切都没问题。因此,它们可以用更少的节点更加去中心化,并且故障点和中心化更少。简而言之,如果不需要严格的全球共识,点对点无状态基础设施比区块链更高效、更去中心化。结论现在是时候停止争夺区块链基础设施,开始构建应用程序,通过无状态基础设施启用新的应用程序。很高兴讨论更多在Farcaster上 @polynya。顺便说一下,Farcaster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只能使用无状态的基础设施,为什么它成功了,而它的区块链对手,如Steem或DeSo失败了。请多一些 Farcasters,少一些 L1 和 L2。

相关推荐